立足深厚文化底蕴 绘就学校发展蓝图
立足深厚文化底蕴 绘就学校发展蓝图
吴建才

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不久,我有幸参加市委党校“十四五”干训第八期县处级干部进修班学习,通过集中系统学习,有机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得更深、更透、更有成效,核心意识更强、指导思想更明、目标任务更清、担当觉悟更高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,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,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。”现代化征程的行稳致远,离不开珍视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。培养期间,学校开展了以“从抚州古村落的保护与活化”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,活动期间研讨活跃,论述深刻,我备受启发和教育,并充分认识到古村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,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思路。今后在加快发展抚州一中各项事业中,我将注重学校深厚文化底蕴与学校发展实际深度结合,以文化底蕴、红色基因、校友资源、古朴美丽校园等依托,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、对现代知识的汲取,助推学校新时代快速发展,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。
一、绿色幽静校园环境,学生心灵栖息圣地。抚州一中办学121年,金柅园、金柅亭、一清池、绣花楼等诉说着学校古往今来。学校森林覆盖率超过75%,古木参天,鸟语花香,步入校园,犹如走进天然氧吧,仿佛置身幽静村庄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,“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,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变化,我们的祖国天更蓝、山更绿、水更清。”在学校发展过程中,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,不断加强古树木保护、新植被绿化、环境卫生治理等,让幽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,成为学生心灵栖息圣地。绿色幽静的校园,每年都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众多学子前来参观,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二、古色古朴文化底蕴,接续铸造学校辉煌。犹如一个古村落,抚州一中历史悠久,最早可以溯源到11世纪中期的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创办的兴鲁书院,新学则起于清末1901年的抚郡中学堂。120余年来,这里名师璀璨云集,学子俊才星驰,形成了爱国、进步、科学、文明的传统和勤奋、严谨、求实、奋进的学风。自新中国建立以来,培育了4名院士、著名的专家学者200多名、大学生近2万人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,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”,“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、文化自信,坚持古为今用、推陈出新”,强调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。新时代,学校将着力利用好学校历史、文化底蕴、校友资源等有利因素,锻造好业务精湛、甘于奉献、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,培育好根植传统、学有所成、心怀天下的杰出学子,发展好心系母校、献言献策、助力腾飞的校友群体。目前,我校校友会联络组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,抚州一中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四个校友会初步建构完成,今后将进一步建立国外、省外、各市各级校友会,让广大校友成为学校品牌的推介者、学校发展的参与者和贡献者。
三、红色基因培根铸魂,培育胸怀国之大者。抚州一中是一所有90多年党史的红色革命学校,1926年11月,在这里诞生了抚州第一个党组织——中共临川支部。在革命时期,抚州一中走出了李井泉、舒同、傅烈、傅大庆等一大批投身革命的众多学子,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、赓续红色血脉,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、发扬光大!”近两年来,学校围绕金柅园红色教育基地,弘扬伟大建党精神,将思政课堂搬到室外,定期组织师生参观学习,宣传好红色故事,传承好红色基因,让广大师生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,筑牢红色基因,增强爱党爱国思想,提振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干劲和学生刻苦学习、矢志报国的热情。今年我校行政机关党支部以“守卫精神火种,当好红色传人”为主题的支部创评,获得了抚州市“模范党支部”荣誉称号。
如果说,村落是人们精神家园的话,那么,校园则是人们成才的摇篮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,我深知教育关乎学生、家庭和社会,责任重大。今后,我将本着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精神,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,进一步擦亮抚州一中这一百年名校的品牌,服务好抚州社会经济全面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