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
百年名校 抚州一中
临川文化之勤廉篇|细微之处见远德
细微之处见远德
宜黄县城,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。
清道光年间,宜黄杨县令为维修已经残缺破败的城墙,发出告示,筹措款项,并亲自走访城内的望族富户。一天,杨县令来到黄爵滋长孙家中,商议募捐之事。黄爵滋的长孙热情地予以接待,对杨县令提出的修城墙的义举表示赞同。在分析了该项目所需经费的情况之后,都认为目前全县最富裕的应算熊老太爷,他在抚州和南昌等地开设的布庄,多年来生意兴隆,论财力,这次出资一半,不会有大问题。黄爵滋长孙的建议,得到杨县令的首肯。
受杨县令的委托,黄爵滋的长孙去做熊老太爷的工作。事不宜迟,第二天,他便去了熊老太爷府第。
熊老太爷本来喜作善事,曾为修桥造塔多次解囊,但这次听说要自己出银半数,一时想不通,面有愠色,难免出言不逊。他指着黄爵滋长孙的鼻子道:“你家祖父是朝廷命官,又掌管全国的金银,有的是钱,怎么偏想到我!”这一句话不说则已,对黄爵滋长孙来说,刺激很大。他年轻气盛,想到祖父一生清白,虽曾授命稽查户部银库,却未尝有一分一厘侵占挪用,今天反受这种讥讽。一气之下,将手中折扇挥向熊老太爷,并说了一句:“你别诬蔑我祖父!”然后愤愤离去。
扇柄敲在熊老太爷的毡帽上。谁知这一扇不打紧,之后却酿成了大祸。一扇虽轻,但熊老太爷自觉受了侮辱,在大庭广众之中,有失体面,丧失了威望,由此染病,卧床不起,三个月后,竟一命呜呼。状子告到了抚州,州府大人不敢怠慢,作了详细的勘查,得出结论:熊老太爷的死因,虽与黄爵滋长孙的一扇敲击有关,但主要原因,还是由于老人自身心胸狭窄,想不开所致;黄家后人必须陪礼道歉,但不负罪责。熊家子弟不服,又上告朝廷。此案上面也不便直接处置,只得再转回宜黄,进行调解。
黄爵滋此时正从福建巡视回到京城,得悉事情的原委,十分愧疚和不安。他想起熊老太爷毕生俭朴,平日为家乡出力甚多,黄氏后人,理应对他敬重,今出此事,令人痛心,深责自身对后辈疏于教育。他为此立即修书一封,信中明确谈到:一是请杨县令为熊老太爷亲自主持丧事,要长孙为其披麻带孝,扶棺下葬;二是从自己的俸银中,拿出维修城墙所需经费的一半,并巨置于熊老太爷的名下。黄爵滋之举,即处理好了这场纠纷,更令乡人感动。